【深铭易购】资讯:据《工商时报》报道,人工智能(AI)芯片巨头英伟达已正式启动下一代高带宽内存(HBM)底层芯片(Base Die)的自研项目。未来,无论英伟达采用哪家供应商的HBM,其底层逻辑芯片都将采用自研方案。据悉,首款产品预计基于3nm制程打造,最快有望在2027年下半年进入试产阶段。
目前,HBM市场由SK海力士、三星、美光等头部厂商主导,其产品普遍采用自家基于DRAM工艺的Base Die。但随着HBM4时代的到来,传输速率提升至10Gbps以上,Base Die必须依赖台积电等晶圆代工厂的先进逻辑制程,如12nm或更先进节点,以满足性能与能效要求。
业内人士指出,存储厂商在复杂的Logic Base Die IP和ASIC设计能力方面相对不足,尤其在HBM整合UCIe接口并与GPU、CPU深度连接时,设计难度显著提升。英伟达选择自研Logic Base Die,被视为其进军ASIC市场的重要策略,并计划通过NVLink Fusion开放架构平台,向客户提供更多模块化选择,从而强化在生态系统中的主导优势。
与此同时,SK海力士已率先向核心客户提供新一代12层堆叠的HBM4样品,并结合MR-MUF先进封装技术,实现36GB容量与每秒超2TB带宽,相较HBM3E提升逾60%,进一步稳固其在AI存储市场的领先地位。
不过,市场人士也指出,部分客户此前为了降低对英伟达高价GPU的依赖,积极推动AI专用ASIC加速器的发展。若未来英伟达HBM Base Die与其AI解决方案深度绑定,可能加重客户依赖,从而影响业界接受度,并对ASIC市场格局产生潜在变化。
总体而言,随着英伟达推进自研Base Die以及SK海力士加快HBM4量产,高带宽内存正迈向更高速、更高堆叠、更复杂封装的新阶段。产业竞争将日趋激烈,台积电、三星等先进逻辑代工厂有望在此波产业变革中显著受益。
深圳市深铭易购商务有限公司
©粤ICP备17023760号-2